SNMP 介绍
SNMP 介绍
简单网络管理协议
简单网络管理协议(SNMP,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)构成了互联网工程工作小组(IETF,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)定义的 Internet 协议族的一部分。该协议能够支持网络管理系统,用以监测连接到网络上的设备是否有任何引起管理上关注的情况。它由一组网络管理的标准组成,包含一个应用层协议(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)、数据库模式(database schema),和一组数据对象。
概论和基础观念
在典型的 SNMP 用法中,有许多系统被管理,而且是有一或多个系统在管理它们。每一个被管理的系统上有运行一个叫做代理者(agent)的软件组件,且透过 SNMP 对管理系统报告信息。
基本上,SNMP 代理者以变量呈现管理数据。管理系统透过 GET,GETNEXT 和 GETBULK 协议指令取回信息,或是代理者在没有被询问的情况下,使用 TRAP 或 INFORM 发送数据。管理系统也可以发送配置更新或控制的请求,透过 SET 协议指令达到主动管理系统的目的。配置和控制指令只有当网络基本结构需要改变的时候使用,而监控指令则通常是常态性的工作。
可透过 SNMP 访问的变量以层次结构的方式结合。这些分层和其他元数据(例如变量的类型和描述)以管理信息库(MIBs)的方式描述。
SNMP 协议
SNMP 第一版和 SMI 规格的数据类型 SNMP V1
SNMP 第一版 SMI 指定许多 SMI 规格的数据类型,它们被分为两大类:
- 简单数据类型
- 泛应用数据类型
SNMP 第二版和管理信息结构 SNMP V2
SNMP 第二版 SMI 在 RFC 2578 之中描述,它在 SNMP 第一版的 SMI 规格数据类型上进行增加和强化,例如位串(bit strings)、网络地址(network addresses)和计数器(counters)。
SNMP 协议在 OSI 模型的应用层(第七层)运作,在第一版中指定五种核心 PDU:
GET REQUEST
GET NEXT REQUEST
GET RESPONSE
SET REQUEST
TRAP其他 PDU 在 SNMP 第二版加入,包含:
GETBULK REQUEST
INFORMSNMP 第二版 SMI 也指定了信息模块来详细说明一群相关连的定义。有三种 SMI 信息模块:MIB 模块、回应状态、能力状态。
SNMP 第三版 SNMP V3
SNMP 第三版由 RFC 3411 - RFC 3418 定义,主要增加 SNMP 在安全性和远程配置方面的强化。SNMP 第三版提供重要的安全性功能:
- 信息完整性:保证数据包在发送中没有被窜改。
- 认证:检验信息来自正确的来源。
- 数据包加密:避免被未授权的来源窥探。